和沛科技的產品是甚麼?

​和沛在裁員消息的前一年,推出了他們最後的公開產品概念:Tera。然後在隔一年的Mopcon上對產品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。

Tera的概念簡單的來說,可以用一句話來代表:讓每台手機的儲存空間可以無上限。但不是真的無上限,根據他們在會議上的自述,他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1TB,並且已經有跟一些手機廠合作,也釋出了核心,可以在root過的Android手機上安裝試用。這不是一般的像是google drive、one drive這種雲端硬碟,也不是所謂的mobile device virutalization技術,而是號稱可以提供在等同於本地端效能的應用執行。

簡單說是讓local device的空間可以直接延伸到cloud storage,也就是把local device當作cache,希望可以讓data真正的儲存在cloud上,需要的時候再fetch,不需要的時候swap out,讓local device留住常用的資料即可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在你的手機裡面安裝高達1T大小數量的app,但是在執行的時候app不執行的時候是可以暫時被swap out的,照片、影片也都是app又是在本地執行,不僅僅只有照片,或是應用程式資料,同步到雲端而已。這是目前行動端雲端儲存的技術,不管是Google、Amazon、Microsoft以及Apple都不曾做到的技術。有了這個技術,本地端的空間只是作為緩衝,真正的app與資料,都儲存在雲端。所以,再也不用為手機的空間不足而傷腦筋了。

而且因為data在雲端空間,所以理論上可以拿新的機器來還原,而且可以塞入超過機器容量大小的影片,比如手機只有10G,但是其實可以塞入一個20G、30G的影片。這聽起來像是夢幻般的技術,和沛科技已經掌握了。根據翟執行長在mopcon的自述,在linux kernel上透過kernel io的API來存取cloud storage是他們的強項,他們也已經有許多企業應用的storage solution,所以只是將技術轉移到Android手上。不過,這在專業技術的人聽起來像是突破資訊科技之壁的技術,當然也在場引起許多人的發問,包括首先是大量的雲端資料交換,這即使在5G的架構下,要達到直接在本地端運行的效率,也是非常非常難以突破的,大型的app,例如遊戲,要怎麼突破傳輸效率地瓶頸。

我自己在實驗的時候大型遊戲比較只會讀取部分檔案,不會所有檔案都讀一遍,大概在轉換關卡的時候會有比較不同的檔案需要讀寫,比起來運算效能可能更重要。根據當時翟博表示,他們打算利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技術,分析使用者的使用習慣,提前在特定的時間地點與場合,做App資料的交換與最佳化,將使用者感受到的延遲感降到最低。所以在該場合和沛也公開徵才,希望希望高雄的工程師能加入當時在高雄成立的和沛移動團隊。

另一個角度來看,data在雲端上,如果使用者同意可以進行分析的話,可以利用這些data分析出各種資訊,比如哪個app下載次數多又經常被玩、或是這個user通常抓哪些app,擁有哪些照片。幫助廣告投放之類這的確是一個夢幻般的技術,如果和沛的確掌握這個技術到一定的地步,找到資金應該並不困難。現在的手機雲端技術要突破手機容量限制,除了儲存空間同步以外,另外一種就是做整個手機或是部分app的虛擬化,這一點我國工研院ITRI資通所有一定的成果,他們已經完成將整個android給container化,而且是在基於ARM的CPU上製作的,在一個ARM的傳統Device上面,可以分割出10台左右的container,也就是說等於把一台手機變成十台手機,又因為container化,手機變成只有終端而已。也許類似docker吧,根據工研院的現場展示,在現場的wifi環境下操作地圖app,的確有感受到一些遲滯,但在功能上並沒有問題,甚至還可以玩一些不是即時性的遊戲。

其實Tera的本體是一個cloud based filesystem,所以理論上可以porting到各種embedded system上,也許是edge computing的一個利器,可能也蠻適合套進IoT架構。

https://forum.xda-developers.com/nexus-5x/orig-development/tera-bullhead-cloud-file-unlimited-t3654761 目前支援的backend有google drive/swift/s3,如果手邊有google drive的無限容量帳號可以玩玩看,應該會顯示10TB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​ HDMI的傳輸率

HDMI2.0與YCbCr

​海洛因與安非他命